中文

                          投資者報告

                          2018年度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分析報告(四):投資行為及基金認知
                          時間:2020-01-02
                           

                          投資行為及基金認知

                          (一)愿意承擔的風險:穩健型投資者占比74.4%

                          本年度調查了基金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態度。有74.4%的投資者愿意承擔適中風險、穩健收益,還有14.9%的投資者愿意承擔高風險、高收益,上述兩個比例在2017年分別為70.9%和9.8%,均有所上升。8.9%的投資者只愿意承擔低風險、低收益,有1.9%的基金個人投資者不愿意承擔任何投資風險,上述兩個比例在2017年分別為14.9%和4.5%,均有所下降。說明投資者整體愿意承擔的風險在2018年有所上升。

                          (二)投資人配偶愿意承擔的風險:超五成投資人的配偶投資較穩健

                          54.3%的基金投資者的配偶愿意承擔適中風險、穩健收益,17.0%的基金投資者的配偶希望承擔低風險、低收益。而愿意承擔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人的配偶占比僅為10.4%。上述三個比例在2017年分別為52.8%、20.4%和7.0%,2018年投資人配偶愿意承擔的風險也有所上升。

                          (三)投資產品與自身風險態度匹配:93.8%的投資者有考慮

                          本年度調研了基金個人投資者購買金融產品時是否考慮產品風險與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問題。結果顯示,有93.8%的投資者會考慮這一問題,其余6.2%的投資者沒有考慮。2017年考慮和不考慮的投資者比例分別為90.0%和10.0%。

                          (四)出現焦慮的最低投資虧損比例:9.4%的投資者低于10%

                          2018年,78.7%的投資者出現焦慮的最低虧損比率低于50%,比2017年的81.1%略有下降,說明投資者感到焦慮的虧損閾值有所提升。其中,9.4%的投資者出現焦慮的最低損失比率低于10%,相較于2017年的15.9%下降6.5%,36.5%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在虧損比例達到10%-30%時會有明顯的焦慮,而32.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在虧損比例達到30-50%時會出現明顯的焦慮。與之相反,有6.9%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表示不會因為投資損失而出現情緒焦慮。

                          (五)投資目的:64.5%的投資者選擇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

                          64.5%的基金個人投資者都將“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作為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其次有12.6%和12.4%的投資者投資公募基金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儲備”與“養老儲備”。2017年上述三個比例分別為65.9%、16.5%和10.2%。

                          (六)止損情況:70.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未能有效止損

                          調查結果顯示,40.5%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未設立止損,這一比例比2017年的43.5%下降3個百分點;29.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雖然設立止損,但未嚴格執行,這一比例在2017年為25.8%;僅有29.7%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既設立了止損標準,又能嚴格按照止損標準執行,與2017年的30.7%相比略有下降。

                          偏好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投資者更加注重止損的設立和執行,這可能與他們的投資經歷相關。45%的高風險偏好基金投資者表示能夠嚴格執行止損標準;雖然設立止損,但未嚴格執行的占25%;其余29%的高風險偏好基金個人投資者未設立止損目標。

                          (七)如何做出投資決策:61.0%的投資者自己分析決定

                          本年度調研了基金個人投資者是如何做出投資決策。有61.0%的投資者自己分析決定,另外分別有17.2%、13.5%的投資者是根據網上和媒體的投資專家的推介、朋友推介或跟著朋友投資。還有6.3%的投資者接收專業投資顧問輔導。上述四個比例在2017年分別為60.8%、15.0%、16.2%和5.1%。

                          (八)獲取金融投資信息方式:投資者主要通過互聯網和銀行理財經理獲取信息

                          根據調查結果,互聯網和銀行理財經理依舊是基金個人投資者獲取金融投資信息的主要方式,分別有36.3%和25.1%的投資者將互聯網和銀行理財經理作為獲取投資信息的首要渠道,2017年上述兩個渠道的比例分別為23.3%和24.5%,2018年互聯網的比例超過了銀行理財經理。其他主要的信息獲取方式包括:報紙雜志(12.6%)、手機媒體(10.1%)、電視(8.1%)、親友同事(4.7%),2017年上述渠道分別占比16.7%、9.2%、12.9%、7.5%。整體上,2018年投資者了解金融投資信息的方式向線上轉移。

                          (九)主要交易方式:手機等移動終端占比進一步上升

                          2018年,有70.9%的個人投資者以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作為主要交易方式,較2017年的68.8%和2016年的40.8%進一步上升。與之對應,2018年有17.4%的基金個人投資者以個人電腦作為主要交易方式,占比比2017年的18.6%下降1.2個百分點。“移動”買基金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個人投資者交易基金時主要的交易方式。

                          (十)通過互聯網或移動終端購買金融產品的情況:94.56%的投資者認為使用互聯網或手機購買更方便、用戶體驗好

                          調查結果發現,有98.96%的投資者使用過互聯網或移動終端購買基金產品,這一比例在2017年為97.7%。其中,94.56%的投資者認為互聯網或移動終端渠道更方便、用戶體驗好,2.38%的用戶認為這些購買渠道的產品選擇多、收益率高。

                          (十一)通過互聯網購買的基金產品類型:47.3%的投資者以股票型基金為主

                          調查結果發現,在通過互聯網購買的基金(除了寶寶類貨幣市場基金產品之外)中,47.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最主要的購買對象是股票型基金(不含指數基金),比2017年的66.1%下降18.8%;19.0%的投資者最主要的購買對象是指數基金,比2017年的11.4%有所下降。有3.8%的投資者不購買除了寶寶類貨幣市場基金產品外的其他任何產品。

                          (十二)與基金管理公司之間的關系:44.8%的投資者認為是契約關系

                          有56.5%的投資者認為自身與基金管理公司之間是契約關系,基金管理公司應按基金合同管理投資者的資產,而投資者則承擔相應投資風險并享有投資收益,這一比例在2017年和2016年分別為44.8%和35.2%,進一步上升了11.7個百分點。22.2%的投資者認為自身與基金管理公司之間是經紀關系,基金管理公司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的通道,比2017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9.4%的投資者認為自身與基金管理公司之間是保證關系,基金管理公司應當保證投資者的投資保值和增值,這一比例比2017年進一步下降。2.2%的投資者認為自身與基金管理公司之間是儲蓄關系,基金管理公司應保證投資者的本金和利息,這一比例比2017年下降4.6個百分點。但仍有9.8%的投資者不清楚自身與基金管理公司之間是什么關系,這一比例比2017年的19.3%下降9.5個百分點。

                          (十三)如何看待基金:五成左右投資者信賴基金

                          2018年的調查數據表明,48.4%的投資者信賴基金,并將繼續以基金投資為主,這一比例比2017年的38.9%上升了9.5個百分點。39.0%的投資者認為基金投資沒有明顯優勢,比2017年的41.5%下降2.5個百分點,還有11.6%的投資者認為基金業績不佳,1.1%的投資者明確表示不再相信基金投資。因此,相比于2017年,2018年度調研結果反映的是,更多的投資者選擇信任基金,更多的投資者認為基金具有優勢。

                          (十四)基金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前是否閱讀招募說明書:27.8%的投資者不會閱讀

                          27.8%的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不會閱讀招募說明書,這一比例相比于2017年的31.7%進一步下降了3.9個百分點。其中6.5%的投資者因為看不懂而不讀,21.3%的投資者因為內容太多、不知道看什么內容而不讀,這兩個比例在2017年分別為11.5%和20.2%。58.8%的投資者在買基金前會在一定程度下閱讀招募說明書,其中12.5%的投資者在銷售人員的指導下看,另外46.3%的投資者有時候會看,但不知道看什么內容,這兩個比例在2017年分別為11.8%和45.3%。整體而言,看招募說明書的投資者比例有所提高。

                          (十五)基金合同中最關注的條款:基金業績的比較標準和資產配置及收益分配條款的關注度上升,基金持有人的權利和義務關注度下降

                          從2018年的調查結果看,30.6%的投資者最關注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資產配置及收益分配條款,25.7%的投資者最關注基金交易方式及費用。其中,最關注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資產配置及收益分配條款的投資者比例比2017年的29.2%進一步上升了1.4個百分點。另有12.5%的投資者關注基金持有人的權利和義務,這一比例比2017年的15.0%進一步下降了2.5個百分點。關注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托管人的權利和義務為16.2%,這一比例較2017年的17.1%略有下降。對基金業績的比較標準和資產配置及收益分配條款的關注度的提升說明投資者的理性程度可能有所提升。

                          (十六)認為目前基金費率如何:59.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認為偏高

                          59.3%的投資者認為目前基金的費率偏高,這一比例在2017年和2016年分別為57.5%和56.2%,進一步上升了1.8個百分點。其中,19.8%的投資者認為目前基金費率太高,認為目前的基金費率較高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占39.5%。有34.8%的投資者認為目前基金費率是合理的,比2017年的28.3%同樣有所上升。此外還有5.9%的投資者不了解相關費率。

                          (十七)費率方式:57.2%的投資者偏好浮動費率

                          關于基金費率,57.2%的投資者更偏好浮動費率,比2017年的51.9%進一步上升了5.3個百分點。26.6%的投資者更偏好固定費率,比2017年的28.2%下降了1.6個百分點。

                          (十八)購買基金時最關注的方面:59.6%的投資者最關注基金業績

                          數據表明,在購買基金時,59.6%的投資者最看重基金業績,比2017年的77.1%下降較多。其次有9.9%的投資者最關注基金公司的知名度,相較2017年的7.6%有所上升。再次,有4.9%和6.1%的投資者最關注的是基金公司是否有外資股東的背景和公司規模,這兩個比例在2017年分別為3.2%和3.5%,均有所上升。

                          (十九)貨幣市場基金在基金投資中的占比:四成以上投資者的大部分基金投資都是貨幣市場基金

                          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在所有基金中占比超過90%的投資者比例為43.1%,而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比例不足90%的投資者占比為56.9%。2017年貨幣市場基金在所有基金中占比超過90%的投資者比例為50.3%。整體來看,四成以上投資者的大部分基金投資都是貨幣市場基金,該比例較2017年有所下降。

                          (二十)何時購買基金:34.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會在大盤下跌時購買基金

                          有26.2%的投資者在對部分閑置資金進行理財時購買基金,比2017年下降7.2個百分點。12.4%的投資者在大盤上漲看好市場情形時購買基金。34.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會在大盤下跌時購買基金,比2017年上升了11.4個百分點。有19.6%的投資者表示會在自己發現某只基金表現非常好時購買基金,與2017年和2016年基本一致。另有7.0%的投資者會在他人強力推薦下購買基金。

                          (二十一)是否會刻意回避近期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64.8%的投資者會回避

                          64.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會回避近期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僅有15.0%的投資者不會回避近期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15.7%的投資者只看重基金業績,對負面新聞不關心。個人投資者回避近期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的比例較2017有4個百分點的上升,不會刻意回避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的比例較2017年下降0.8個百分點,而對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持有無所謂態度的投資者比2017年下降2.6個百分點。

                          (二十二)目前購買基金的預期年收益率:預期年收益率在5%-10%和10%-30%的投資者均占41.9%

                          預期年收益率在5%-10%和10%-30%的投資者均占41.9%,并列第一,其中前者比2017年的44.0%下降2.1%,后者比2017年的35.8%上升6.1%。6.6%的投資者預期年收益率為30%-50%,與2017年基本持平。2.0%的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超過50%,比2017年進一步下降0.7個百分點。

                          (二十三)購買基金后的態度:84.2%投資者偶爾查詢或者一般不查詢

                          購買基金后,84.2%偶爾查詢賬戶盈虧或者一般不查看賬戶盈虧,這一比例在2017年和2016年分別是82.3%和76.4%,進一步上升1.9個百分點。12.7%的投資者會每天查看凈值、收益率,這一比例比2017年進一步下降2.2個百分點。僅有3.1%的投資者會頻繁進行申購、贖回或轉換,以短期套利。整體而言,投資者購買基金后的查看頻率比2017年有所降低。

                          (二十四)贖回基金的原因:股票市場表現不好和流動性需求的占比最高

                          股票市場表現不好和流動性需求是投資者贖回基金的最主要原因,28.5%的投資者因為股票市場表現不好或有下跌可能贖回基金,27.1%的投資者贖回基金的主要原因是出現流動性需求,需要現金。此外,19.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因為基金業績已經達到預期目標而贖回基金,13.0%的投資者因為基金業績與其他類似基金相比很差而贖回基金。因為其他原因而贖回基金的投資者占比相對較小。上述四個比例相較于2017年的26.0%、32.8%、5.6%和12.4%發生了較大變化。

                          (二十五)如何看待基金的定期定投:認為能夠降低平均成本、分散風險的投資者進一步上升12.5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顯示,73.2%的投資者認為定期定投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分散風險,繼2017年上升10.8個百分點后,進一步上升12.5個百分點。18.8%的投資者認為定期定投和一般的基金投資沒有區別,隨著大勢漲跌,比2017年進一步降低2.5個百分點。還有4.3%的投資者認為定期定投的風險大,成本高,比2017年進一步降低4.5個百分點。最后有3.7%的投資者對定期定投不太了解。整體而言,投資者對基金定期定投較為了解,而且評價較之前更為積極,基金定期定投市場前景較為樂觀。

                          (二十六)持有單只基金的平均時間:各期限均有分布

                          與2017年類似,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的平均時間在各個期限范圍內都有分布。其中,持有1-3年的投資者占比最高,為32.5%,比2017年上升4.2個百分點。持有基金半年到1年的投資者占比為31.9%,比2017年降低1.1個百分點。3-5年和5年以上的投資者比例分別為11.6%和8.0%,比2017年都有所上升。另有16.0%的投資者平均持有單只基金的時間少于半年,比2017年有所下降。整體持有期限比2017年略為上升。

                          (二十七)小結

                          在這個部分中,我們分析了基金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對于基金的認知。從投資行為上看,投資者開始出現明顯焦慮的虧損比例主要集中在10%-30%以及30%-50%。基金投資者投資風格相對穩健,在追求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的同時,重視通過基金進行教育儲蓄和養老儲備。投資者主要通過互聯網和銀行理財經理獲取投資信息,手機等移動終端成為使用人數最多(70.9%)的交易媒介,其次是使用個人電腦的用戶(17.4%)。44.5%的投資者通過基金管理公司購買基金,超過通過銀行購買的投資者比例。在購買基金時,投資者比較關注基金業績的比較標準、資產配置及收益分配條款以及基金的交易方式及費用。26.2%的投資者在對部分閑置資金理財時進行基金投資。64.8%的投資者會回避近期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預期年收益率在5%-10%和10%-30%的投資者均占41.9%

                          附件下載:

                          一级AA做受片免费看,日本三级电影网,91精品电影,国模无码精品一区二区